2021年以来,自治区药监局将建立西藏药品数智监管平台(以下简称“平台”)作为推进药品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、改善营商环境、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着力点和突破口,统筹谋划,系统部署,历时2年多,建成了覆盖全区三级药品监管部门的统一门户、统一认证、统一任务的一体化药品数智监管平台。
一、强化顶层设计,助力智慧引领药品监管现代化
坚持立足全区医药产业发展和药品安全监管实际,以“服务监管、服务产业、服务公众”为导向,加强顶层设计。积极开展药品智慧监管信息化建设,采用“标准+平台+数据中心+应用”总体设计思路,以数据资源整合、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重点,依托自治区政务云平台,搭建了覆盖全区三级药品监管部门的一体化药品数智监管平台。平台包含行政审批、技术审评、监督检查、稽查执法、应急管理、藏药资源、检验检测、大数据平台等15个应用系统。
(一)以标准为导向,建立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
平台系统设计遵循国务院关于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“互联网+监管”标准和国家药监局最新的标准体系,根据我区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实际需要,制定了《药品监管数据资源目录》和《共享管理办法》等规章制度。建立了包括通用标准、数据标准、应用支撑标准、业务应用标准等7个分体系,49份标准文档的《西藏自治区药品信息化标准体系》。
(二)以数据为导向,建成西藏药品监管数据中心
按照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药品智慧监管的行动计划》要求,制定《西藏药监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》,完成与国家药监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、自治区大数据中台、西藏政务服务网、区市场综合业务系统的对接,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。数据中心建立23个主题数据库表和78个业务专题数据库表,专题业务库包括行政许可、监督检查、抽查检验、行政执法、不良反应( 事件)等共44个库。数据治理方面,已接入数据源2个,接入系统注册5个,资源目录 56个、主体库1个、实体表134张,业务数据模型134个,已建立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品种档案,形成西藏药品监管“一企一档”和“一品一档”。截至目前,西藏药监大数据中心汇聚品种数据10728条,企业档案数据56520条,藏药材与方剂数据1132条,非结构化电子文档454.5GB;共享数据量达509926条。
(三)以藏医药产业为导向,建成中国藏药资源库
推动中国藏药资源库建设工作,先后成立专班,安排专人采集药材、制作标本、拍摄专业图片并开展数据录入。截至目前,中国藏药资源库录入了1541种药材的文字信息,完成审核并发布319种;录入了590首方剂信息,完成审核并发布523首,以信息化方式实现藏药材、藏药方剂资源数据保存、展示、利用。中国藏药资源库的建成,在保障藏医药文化传承的同时,进一步助力藏医药现代化、标准化、产业化,将进一步促进藏医药创新发展,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用药需求。
(四)以“互联网+”为导向,实现全区智慧监管一体化
编制全区统一的“两品一械”标准化检查表单和稽查执法文书,制定标准化监督检查和稽查执法流程,建成“两品一械”监督检查系统(含移动端应用)、疫苗追溯监管系统、药品(藏药)追溯监管系统、抽查检验管理系统、药监行政执法系统。全区三级药品监管部门将“互联网+”贯穿于日常监管、行政执法、检验检测、审评查验等监管业务全过程。不断拓宽“互联网+”药品监管执法应用场景,通过配备的移动执法终端、便携式氧浓度检测仪、执法记录仪、便携式打印机等15种移动执法装备实现闭环执法。截止目前,全区“两品一械”监督检查共完成160余次,行政执法办案量10件,抽样检验6181次,编制检测报告1933份,签发1354份。
二、提升服务能力,助力优化医药产业营商环境。
立足“放管服”改革,结合“互联网+”信息技术,采用一体化的设计思路,建成西藏药监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平台,包括“两品一械”网上申报系统和药监市场准入系统。
(一)集中攻坚,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
按照依法设定、层级清晰、方便办理原则,成立工作专班,抽调专人梳理编制权责清单、政务数据资源目录、政务服务事项目录,制定全区药品监管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指南(办事指南)。制定了《西藏自治区藏医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(试行)》《西藏自治区藏医医疗机构制剂配制指导原则(试行)》《 西藏自治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(批发版和零售版)》等技术性文件,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制剂配制、药品经营等行为以及监管人员现场检查工作。
(二)平台互通,推动政务服务“一窗、一网”办理
自治区药监局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进驻自治区三级政务大厅,派驻人员开展工作。建成西藏药监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平台,网上可办100%。平台支持自治区、地(市)、县(区)三级药品监管人员统一登录办理“两品一械”审批业务,具备事项到达提醒和限时督办功能,有效杜绝办件遗漏、超时等现象。2022年3月实现全部138个政务服务事项均通过自治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全程网办,82个高频事项与政务大厅综窗系统的对接,是全区率先完成与自治区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一体化平台系统对接工作的厅(局)之一。同时完成与电子证照库系统、电子签章系统、“好差评”系统等的对接。截至目前,共完成行政审批办件10680笔,已签发2948张电子证照。
(三)提前介入,推动地(市)药品行政事项“一网通办”
为加快推进地(市)级“一网通办”进度,在山南市开展地(市)级药品监管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试点工作,编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,完成34项地(市)级事项清单认领,并向其它地(市)推广和应用。截止目前,已完成6个地(市)17个高频事项与自治区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对接工作,并使用平台办理行政审批业务,已产生136笔行政审批业务。
三、强化推广应用,助力形成全区药监工作一盘棋格局
面对各级药品监管部门系统建设情况差异巨大,基层监管人员身兼数职、人员变动平凡,系统对接、数据补录,平台推广和使用推进困难等问题,多次召开平台建设推进会,先后下发《关于西藏药品数智监管平台上线试运行的通知》《关于启用“两品一械”网上申报系统的通告》和《西藏药品数智监管平台集中培训通知》等通知,制定培训方案,组建培训团队,细化培训内容,制作系统操作手册和培训视频,先后开展3轮全区线上线下集中系统培训,平台参训人数达1352人次。通过培训有效提升了监管人员线上审批、检查、执法等信息化素养。截至目前,平台用户1884人,累计登录52543人次,累计办理各类药监业务28868笔,有效提升了全区药品监管水平和监管效能,形成全区药品监管工作“一盘棋”格局,推动了药品监管从信息化向数智化发展。